当前位置:100EC>跨境电商>【电商快评】跨境电商“双11”持续升温 “反向海淘”加速国货出海
【电商快评】跨境电商“双11”持续升温 “反向海淘”加速国货出海
网经社发布时间:2022年11月14日 15:52:53

(网经社讯)进博会之后,2022年“双11”电商大促也落下帷幕,在进出口跨境电商中,京东国际、Lazada、全球速卖通、Shopee等跨境电商平台参与了双11大促,并发布了最新的战报数据。对此,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快评给予解读。(更多详见网经社专题:https://www.100ec.cn/zt/s11kjdscxsw/

观点一:“双11”“反向海淘”火热 巨头纷纷布局加速国货出海

对此,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B2B与跨境电商部高级分析师张周平表示,当前参与双11大促的出口跨境电商平台主要包括阿里系的Lazada、全球速卖通以及东南亚电商平台Shopee。各家均未公布具体的交易规模,但从部分公布的细分行业增速看,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,也说明已经有更多的海外消费者参与到了双11的大促中来。例如:Lazada商家双11的订单量对比平日至少实现3倍增长。虽然目前海外“双11”大促参与的平台数量较为有限,但随着未来更多的平台参与进来,除了阿里系(阿里国际站、全球速卖通、Lazada、Trendyol、Daraz)外,还有包括:京东系(京东全球贸)、字节系(TikTok)、拼多多系(Temu)等互联网巨头的纷纷布局加码,也将带动“双11”出海的持续升温。

“近两年,中国商品在海外电商平台上的销售都呈现向好趋势。受国际局势影响,据浙江省邮政管理局数据显示,今年“双11”期间,“反向海淘”的订单数较往年有明显增长,尤其是销往欧洲的电热毯、暖手宝、取暖器等中国过冬八件套商品。近年来,国内电商平台发展如火如荼,海外消费者对网购“中国制造”的热情高涨,“反向海淘”与几年前国内兴起的海淘潮流相映成趣。“双11”期间,不仅国产小商品挤满了海外华人的购物车,而且也带动了越来越多海外消费者在电商平台上购买“中国货”,开启了一波“反向海淘”热。”张周平表示。

观点二:进口电商平台“紧衣缩食” 活下去是目标

网经社电子商务中心网络零售部高级分析师莫岱青表示,与往年各进口跨境电商纷纷晒出数据战报不同的是,目前除京东国际发布了开场10分钟的零星数据战报外,其他进口跨境电商如天猫国际、洋码头考拉海购等暂未披露数据。今年进口跨境电商的日子并不好过,各家都“紧衣缩食”,目标是活下去。加上“黑五网一”即将到来,两大促销节时间接近,如要同时准备两个大促压力大,或许有些进口跨境电商直接押注黑五网一。另外,由于疫情的影响,人们囤积日常必需品的意愿更为强烈,对于进口商品的消费欲望降低。因此对于各进口跨境电商来说,任重道远。

观点三:各地海关迎来“双11”通关高峰期 “数字清关”创新监管模式

张周平表示,“双11”大促期间,除了各大进出口跨境电商平台外,各地海关也迎来了跨境电商通关的高峰。例如“深圳海关业务量增长近4成、宁波海关进口成交量突破1000万单、温州海关累计验放跨境电商包裹近180万个等,各地海关纷纷晒出基于“9610”、“1210”监管代码的跨境电商通关成绩单,大部分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。对于“双11”的通关大考,各地海关通关类似“数字清关”等创新监管模式,实现了从下单到报关的全流程数字化,在保障包裹快速通关的同时,提升海淘购物者消费体验。

网经社联合A股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(002095.SZ)推出消费品在线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。该产品具有按需提款、按天计息、随借随还、专款专用、循环信用贷、全线上流程操作等特点,解决消费品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下游经销商/网店因库存及账期造成的流动性差“痛点”。》》合作联系

网经社“电数宝”电商大数据库(DATA.100EC.CN,注册免费体验全部)基于电商行业12年沉淀,包含100+上市公司、新三板公司数据,150+独角兽、200+千里马公司数据,4000+起投融资数据以及10万+互联网APP数据,全面覆盖“头部+腰部+长尾”电商,旨在通过数据可视化形式帮助了解电商行业,挖掘行业市场潜力,助力企业决策,做电商人研究、决策的“好参谋”。

【投诉曝光】 更多>

【版权声明】秉承互联网开放、包容的精神,网经社欢迎各方(自)媒体、机构转载、引用我们原创内容,但要严格注明来源网经社;同时,我们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,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,烦请将版权疑问、授权证明、版权证明、联系方式等,发邮件至NEWS@netsun.com,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、处理。

        平台名称
        平台回复率
        回复时效性
        用户满意度
        微信公众号
        微信二维码 打开微信“扫一扫”
        微信小程序
        小程序二维码 打开微信“扫一扫”